以更长远的规划,给家长们一个稳定的预期,避免招生政策变来变去
据媒体报道,日前,由青岛市教育局主管的青岛实验学校,公布招生录取名单显示,只有前200名学生进入本部上学,其余271名未来将被安置在北校区,此举引发家长的强烈反对。
此事的直接导火索是,青岛实验学校此前公布招生计划,将按照积分政策招收小学一年级学生360名,后面却突然更改了招生计划,将招生名额增加到471名,同时宣布本部只接收200名,其他271名学生另行安置在其他校区。家长们对此不满,不难理解。首先,青岛实验学校是重点学校,不少家长当时为了能够让孩子顺利入学,不惜换工作、买房,提前进行积分准备。如报道提到的一位家长,买房凑了70万元首付。如今学校突然变卦,招生简章不作数,投资等于打了水漂。再者,学校提出的安置方案中,所谓的北校区根本没建好,这271名学生只能先到过渡校区上学,而过渡校区实是一栋尚未完工的公寓楼,能否承担教学职能,也要打上大的问号。
↑校方安排的过渡校区实为未竣工的公寓楼。图据澎湃新闻从报道来看,学校临时采取分流举措,大概率是扩招遭到了在校家长们的反对。因为按照原来的学位规划,该校为了保障教学质量,都是采取25人小班教学,然而近几年来招生人数增加,班级人数也跟着增加。继续扩招,无疑会稀释一部分教学资源。但是,既然学校的学位有限,那就应该提前准确地对外公示,让家长们有充分的心理预期,有足够的应对时间。一边扩招,一边分流,在招生方案上一改再改,家长们连缓冲的时间余地都没有,自然会相当被动。 当然,学校面临的两难处境也应该予以正视。要保障教育质量,就得控制招生规模,但这也意味着该校的覆盖面有限,更多的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但如果扩招,那自然又会影响到现有的教育质量。保障教育理念和扩大招生规模,存在着很难纾解的供需矛盾。值得注意的是,报道里提到一个细节,“教育局说是学校方不接收这些合规学生,学校又说,一切听教育局安排”。面对271名学生的上学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之间,岂能相互推诿?他们无法正常入学的“梗阻”,到底在哪里,应该说清楚,并着力解决。对于271名学生的安置,应该有更妥善的办法。跳出个案来看,“上学难”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基于类似的原因。在起跑线的焦虑下,家长们让孩子进名校,由此也让“学区房”的价格水涨船高。但名校毕竟有限,对教育资源的狂热追求,和教育资源供应的短缺,导致优质学位的分配,屡屡引发各种争议。一段时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为“学区房”降温,明确释放出教育回归均衡化的鲜明信号。回到此事来看,这一风波提醒,在入学问题上,地方一方面要有更长远的规划,尤其是招生、学位等层面,要打提前量,给家长们一个稳定的预期,避免招生政策变来变去;另一方面,还得加强优质资源的供应,投入更多的财政,多建好学校,加快解决学位短缺问题。
来源:红星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