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消“大小周”,归根结底是人性所趋最近,几个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个相似的决定。6月24日,快手宣布,将从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员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周末加班快手向员工支付2倍工资,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向员工支付3倍工资。无独有偶,前不久,字节跳动内部刚进行了“取消大小周”的调研。两周前,“腾讯光子工作室试点强制6点下班”的消息,也冲上热搜。 长久以来,互联网行业给人的印象标签有两个:一个是高薪,一个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而如今,取消大小周的呼声和行动此起彼伏,仿佛让我们看到风向正在发生着变化。 近年来,针对过度加班现象,舆论不止一次地表达了担忧。这种声音应该被看见、被倾听,并针对性地做出积极的改变。现在,或许已经是时候了。 大小周指的是一个星期单休,再下个星期双休,如此循环。而取消大下周,首先就是在向法律法规看齐。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劳动法为何有此规定?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论证的、符合身心健康要求的。 《中国急救医学》2020年刊登的一篇题为《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的论文显示,影响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激动(25.66%)和劳累(24.53%);临床发现很多猝死的人,都曾经历过高强度工作状态。日本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的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人的两倍。 在今年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在演讲中提到,“我们要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另外的八小时,留给我们自己。”一百年前工人们的梦想,我们现在有条件拥有、也应该拥有。 还要认识到,休息并不一定意味着工作成果的减少。人终究是生物,而不是机器。适度的休息,不仅可以让人身心放松,恢复体力和精力;也可以让劳动者有时间去充电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后续的工作。这种劳逸结合的工作机制,最终产生的业绩效益未必就比过度加班要差。 相反,长期熬夜、超负荷、连续性的工作,简直就是健康的杀手。我们不妨这样设想:给你一千万,让你放弃健康或生命,你愿意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但现实中,很多人就是怀着侥幸心理,在默默地做竭泽而渔的选择。 所以,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讲,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该鼓励过度加班、大小周这样的工作机制。相反,我们本就应该采取明确的,甚至是强有力的措施去限制和改变这种工作机制。我们不应鼓励人们去拼命,哪怕是以“撒钱”的方式。 取消大小周、避免过度加班,表面看,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是生命健康和工作效率的要求,但本质上还是人性的要求。让每一个人都有休息的权利,让每一个人都有放松下来享受生活、感悟生命的时间,是我们这个时代该有的发展成果和社会福利,是文明所至、人性所趋。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王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