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行业最“缺人”?多数不是“高精尖” 集中于居民服务领域人民日报消息,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哪些行业和岗位最“缺人”?调查显示,是餐厅服务员、保安员、收银员、家政服务员…… 今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这一榜单由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集汇总人力资源市场岗位信息,按照岗位供需缺口数量和填报城市数量加权取值后从大到小排列形成。从去年第三季度起,这一排行榜已连续发布两个季度,持续引发关注。 细看上榜行业,缺人的行业多数不是“高精尖”,而是与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领域。缺人的为什么是这些行业?是哪些因素导致其人手不足? 一般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最缺人 ——营销员、餐厅服务员、收银员、保安员、商品营业员、保洁员、家政服务员、车工、焊工等职业缺人严重 最缺人的职业如何分布? 看榜单结构——在100个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职业中,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的最多,两份榜单中都超40个;其次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每次有30余个上榜;第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均在10个以上。 看榜单排名——排名靠前的职业,也就是最缺人的职业,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稳定。营销员、餐厅服务员、收银员、保安员、商品营业员、保洁员、家政服务员、车工、焊工等9个职业一直保持在前10名,服务业从业人员短缺十分突出。 看榜单变动——缺人的行业总体稳定,排位关系变动不大,即使有所变化,也与市场季节性用工变化特征基本吻合。如:受到电商平台促销季“双11”“双12”影响,物流相关职业如快件处理员、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理货员等职业用工短缺程度在2019年第四季度上升较明显。 从榜单中可以发现,第三产业中一些市场需求高、与居民生活关联大的服务业职业短缺最为严重。排名前几位中,营销员、餐厅服务业、收银员、保安员、家政服务员全部来自服务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天然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就业弹性系数也更高,创造的就业增量远大于第一、第二产业,其就业需求稳定增长是保障中国就业稳定的基石。 榜单还反映出,第二产业领域的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短缺也较严重,如车工、焊工、装卸工、缝纫工等。此前,有关方面负责人也多次强调,中国就业市场面临着高技能工人短缺的问题,求人倍率持续大于2,即“一个高级工人有两个以上的岗位在等他”。 值得注意的是,总体看,上榜职业大多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蓝领”职业,同时也是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职业。就业门槛不高、市场需求较大、收入水平较低、不可替代性相对较弱,是其共同特征。对此如何看待?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蓝领”行业大多“缺人”,劳动力供需失衡的情况比较普遍,排行是对这种情况的反映。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殷宝明分析:“我们可能会预期短缺程度最高的应该是那些与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紧密相关的高技术、高技能职业。然而,劳动世界的未来并不单单是高技能,中低技能的工作同样不可或缺。”殷宝明介绍,去年第三季度的榜单中,100个短缺职业里42个与生活服务紧密相关,36个与生产制造紧密相关,充分表明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非一刀切,工作岗位的演变也不是线性的。“100个短缺职业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高质量服务和高品质产品的内在追求,而这也恰恰是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的,其中凝结和创造的劳动价值正是人民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 待遇偏低是持续“缺人”主因 ——工资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一般、发展前景有限,员工招来了也往往干不长久 缺人的行业,为什么总也招不满人? 专家指出,收入偏低、发展空间有限是短缺职业“用工荒”的根本原因,过低的均衡工资水平导致就业市场供需失衡。据介绍,随着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到来,劳动力供给侧缩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对劳动力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很难凭借其较低的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进入,“青黄不接”成为这些行业的常见现象。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记者发现,收银员和商品营业员基本都是中老年员工。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以前超市行业年轻人很多,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嫌收入低、没前途、工作内容没有技术含量。” 家政服务行业也是如此。北京市一所家政公司的管理人员说,改革开放头20年,中国各大城市的家政从业人员以青年女性为主,如今已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份职业,公司的员工绝大多数是中老年女性,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好的家政阿姨是块宝,一家干活几家抢。” 在保安行业,工资低、待遇差、管理不规范、社保缴纳不齐等,一直在推高保安员流失率。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重点高校工作的保安员小王透露,身边同事的流失率非常高,“入职几个月,队友几乎换了一拨人。有的同事希望挣些钱就回乡娶妻、创业,也有同事想着找份更好的工作长留北京,但很少有人在这行干满一年的”。 “招工难,尤其是年节假日,有好活也招不来人。”装修队工长杨师傅介绍,在装修行业,安徽籍工人是最好的,业主也愿意为此支付更高工价,使劳动力市场供求两旺、良性循环。“过去我们县的年轻人愿意出来干装修,肯打拼的,三两年就能在老家盖楼。如今不一样了,这一行的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对健康伤害大,年轻人不愿受这个罪。我队伍里的兄弟最小的也有40岁,瓦工、电工这些技术工种基本看不到年轻人,技术好的老师傅也难招到徒弟。” 谈到薪资待遇,雇主也有苦水。邹女士在大连经营一家餐厅,在她看来,如今餐饮行业工资水平并不算低,“服务员难招,招到的服务员大多学历低、职业技能低。我们这里包吃住,每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可还是找不到好服务员”。邹女士说,餐厅服务员工作辛苦,年轻人不爱干,大多干几年就离职了,因此很少有餐厅给他们交社保,也缺乏培训员工的动力。 专家指出,一般性服务业薪资待遇主要受到社会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增长主要依靠量的积累和规模扩张,而非劳动生产率提高,其收入水平是由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决定的。“同样是理发,澳门就比珠海贵得多,因为其社会平均收入水平高,蓝领人群收入也相应较高。”陈宇说。 解决缺工难题需对症下药 ——并非“年轻人不能吃苦”。只有扭转相关职业待遇偏低、从业人员缺乏获得感和价值感的局面,才能扭转供求失衡 制造业和服务业“缺人”,各有各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在多位专家看来,“年轻人不能吃苦”这种常见解释站不住脚,只有扭转相关职业收入待遇偏低、从业人员缺乏获得感和价值感的局面,才能引来年轻人在业内长期发展。 对于一些制造业岗位“缺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宏认为,原因主要是其待遇长期偏低,“这既表现在经济待遇上,也表现在社会地位、职业荣誉以及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与国家治理等方方面面”。对此,就业者、雇主和社会都应正确认识相关职业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对于一些服务业岗位“缺人”,专家认为,必须发展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释放“人才红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动能正经历着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而现代服务业主要依靠人才红利,“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拉动国家就业增长,另一方面带动劳动者收入相应增加”。而对于一些传统的“脏、累、苦”岗位,应通过机器换人等方式,提高其自动化水平,解决缺工问题。 不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让年轻人留在短缺行业,还要提供更好发展前景。小王说,吸引他到高校做保安的,是一些高校保安同行的励志故事,如果是普通的居民社区保安,他可能不愿意去干。“一些高校保安利用校园资源,获得了深造机会。保安也有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好的薪资待遇,还有未来的更多种可能性。” 陈宇认为,部分行业出现劳动力短缺是就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要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支持就业和创新创业,使资本、劳动等要素充分涌流,实现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平衡。“市场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而政府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解决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00个短缺职业排名的发布,正是这种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陈宇说。 原标题:持续大量缺人的行业,多数不是“高精尖”,而是集中于居民服务领域——哪些行业最“缺人”? 编辑:燕青 来源:人民日报 |